在德安县邹桥乡源口村五组的一片果园里,茂盛的桔树一株连着一株,沉甸甸的桔子挂满枝头,处处生机盎然。天刚微微亮,已是耄耋之年的村民王贵如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。二十多年来,他如“愚公移山”般,用勤劳的双手把昔日的荒山打造成了如今的“花果山”,在他心中,园里的每一株果树、每一颗果实都播种着一家人脱贫致富的希望。
“我们是靠土地吃饭的,无论走到哪里,土地都是我们生活的根。”谁能想到,眼前的山披绿装、瓜果飘香,在1962年,王贵如夫妇从江苏迁居于此时,曾是荆棘丛生,乱石遍地。变化看似容易实则不易,夫妇俩就这样一锄一锄地开垦出了这片新天地。
“虽然已经81岁了,但我不服老,也没办法服老。”2001年,长子车祸去世,老两口含泪白发人送走黑发人;2012年,次子突患重疾,生活的压力再一次给这个原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重创,谈起那段记忆,为了不让人看到自己眼中的泪水,王贵如仰头望着天空,哽咽道。
2013年,王贵如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。依靠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,一家人渡过了最艰难的日子。生活有了起色,但“贫困户”的头衔却始终像一块石头,压在辛勤劳作数十载的王贵如心头。“绝不能只靠政策过日子,坚决要摘掉‘贫困户’的帽子。”耄耋之年的王贵如立下誓言,重头再来。
“单独种果树,工作量大,风险也大,不如也走走多元发展道路。”如何自食其力,自主脱贫?“多元发展”这个王贵如从乡村产业培训会上学到的词,拓宽了他的发展思路。在村两委的帮助下,王贵如先后引进各类树种,种植果树之余挖塘养鱼,自种玉米地,并以玉米喂鸡鸭,以杂草饲鱼虾,形成了“玉米—畜禽—鱼虾—果树”综合循环利用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,大幅提高果园生态效益,现如今,果园面积已达90余亩。与此同时,为了便于树种和果实的运输,村里修了一条入户小路到果园。思路决定出路,勤劳改变命运,2016年底,王贵如一家仅果树收入达7000余元,年收入近2万元,如愿脱贫。
目前,王贵如的“花果山”规模虽小,但立体循环的农业发展方式,增加收益,减小风险,既成为了王贵如一家脱贫致富的新希望,又成为了乡村农业探索发展的新模式。
来源 德安发布
编辑 叶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