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德安县城正中、新广场的南面,雁家湖植物园中间,蒲塘路将蒲塘一分为二。古代传说蒲塘美丽而神奇,塘面有数十亩,水面波光潋滟,蒲剑参差,鸿雁依栖,嘹呖之声,闻于城内。明正统八年,周振创修《德安县志》时选为八景之一。
明朝邑绅周振诗:“数亩方塘蒲剑分,秋风吹落碧纷纷。两行雁影排空阵,几点波光带夕矄。觅食争依千岁草,惊飞叫破一天云。低徊岸柳同萧瑟,莫遣孤帆旅客闻。”清朝邑令伍伦诗:“水绕烟笼剑叶围,数声嘹呖影依依,欲从霄汉高扬翮,暂向涟漪静息机。绵力常深缯缴虑,冰心不慕稻梁肥。宦途羡尔无萦绊,为客年年一度归。”清朝关中马珀诗:“绿剑盈盈半亩塘,秋风旅雁每回翔。南衡未度思留句,北溟归来犹带霜。敛翮群浮牵弱藻,振鸰单汍逐孤光。个中只有鸥相识,饮啄飞鸣任徜徉。”
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,非常劳累和辛苦。为了百姓的安宁,为了水乡人民的生产生活少受或不受水害影响,他长年工作在江南水乡。一日,他来到江南敷浅原(《尚书,禹贡》),看见乌石山上象狮二山紧连一起,严重阻碍洪水疏导,对乌石村附近百姓造成极大威胁。他治水有方,行动特别,顺长江而下,见山劈山,见水疏水,只需大江大河顺流而下,小河小溪畅通无阻。于是他挥起神斧将乌石山一斧劈开,瞬间象、狮二山对面而耸,形成一座石门,也就是今天人们所称的“乌石门”。从而使得博阳河水从象狮二山之间顺流而下。
大禹治水,深得民心,敷浅原上下游老百姓非常感激。一日,大禹在完成治水任务后,在察看下游蒲塘民生民情时,一群大雁刚好由北向南飞过,说来也巧,一只领头大雁“支呀-呱呱”地一声,就落在了大禹的面前。大禹走近一看,只见大雁右脚上捆绑了一支芦苇杆,大禹取来展开一看,原来是夫人让大雁捎来的一封家书。此时,大禹看完家书后,顿时泪流满面。想起出行时夫人就身怀六甲,这一出门就是半年,想必孩子已出生了。为了不影响大禹治水,夫人一直没敢惊扰夫君,让其倾心为百姓造福。
说来也巧,后来南来北往的大雁飞过敷浅原蒲塘时,都会在此停歇休息,像是在纪念着什么,又像在思念着什么。人们就把这美好的故事与蒲塘联系在一起,成为德安人民世代传唱的佳话。
来源 长江周刊
编辑 叶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