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APP
小贴士
2步打开 媒体云APP
  • 点击右上角“…” 按钮
  • 使用浏览器/Safari打开

红色家书:徐特立“一件半”思想观

2019-09-17 07:57  阅读:1357 

“二十二年来未得到你信……”

1949年8月,徐特立颤抖着手,回信女儿徐静涵。此时,父女已离散22年。

一封家书,薄薄信笺,重若千钧。

22年峥嵘岁月,徐特立长别家眷,让其自力更生。自己则全副武装,投入红色浪潮: 51岁留苏,57岁长征,花甲之年扫盲、兴教、办学,成为红军里最老“硬腿”、毛泽东心中“坚强的老战士”、中国革命教育奠基人。

1934年,57岁的徐特立参加长征。

资料图

为国事攀登,无暇他顾,家事满满伤悲。几个子女,或死或散。长女徐静涵,“因写标语下狱”,估计“已不在人世”;长子笃本之死,徐妻“十年神经昏乱”;次子厚本患肠热症,死在医院,众人隐瞒徐妻11年,“恐怕她忧郁成神经病”。

这些不幸,均爆发在革命危难之际。徐特立为大革命、长征、抗战奔走呼号,长沙县五美乡老宅,却一次次陷入悲痛。

万幸的是,新中国成立前夕,生死未卜的长女,终于写来家书。

徐家的悲欢离合,是无数革命家庭的缩影。岁月有情亦无情,多少往事随时间远去,唯有当年书信,留下永久物证,并散发革命年代非凡精神的余温。

徐特立是“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”,一生以教育为本,丰富革命实践。1906年后的4年,他长沙兴学,执教于周南、明德、长郡、修业等中学,教授地理、历史、数学、国文,是教育界的黑马,有“长沙王”美誉。

113年前兴学长沙,号称教育界“长沙王”。

资料图

社会地位提高,年薪激增,他开始考虑知识的用途。知识与教育,最终服务何处?是为家庭,还是为社会。他思考出“自己的一套”,即“一件半”思想:“为人应该做一件半事,其中整个一件是为了社会,另半件事,是为妻子儿女。”

“一件半”思想,是他贯穿终生的行动指南。不仅自己践行,还如此教育学生。他人如其名,执着于心中信念而“特立”独行,“不安分”因子从未因年迈而衰减,反在追求真理中,愈战愈勇。

30岁他激励学生反帝爱国,说到愤慨处,手起刀落“断指明志”,以血荐轩辕;43岁赴法勤工俭学,做“扶拐棍的老学生”;51岁赴苏学习,成为共产主义“最老新学员”;年近60暴走长征路,荣列“延安五老”;72岁还在制定20年自学计划……

1935年,徐特立在陕北推动“冬学运动”。

资料图

他用实践告诉人们,革命无论早晚,学习不分年龄。真理路上,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,要把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进步中。他教学相长,“对自己是学而不厌,对别人诲人不倦”;他老骥伏枥,不辞劳苦,得到昔日学生毛泽东激赞。

毛泽东从不做寿,却两次破例为徐老祝寿。徐特立60岁,毛泽东贺信:“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,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,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……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。”徐特立70岁,毛泽东再题词:“坚强的老战士。”

位于长沙县五美乡的徐特立故居。

丹凤摄

今日五美乡,早已改变模样。徐特立故居掩于青山田野间,外墙红底黄字,写着毛泽东题词:“革命第一,工作第一,他人第一。”

100多年前,徐特立踩着故乡田埂,走向外界。从私塾蒙师,成长为教育救国论者、革命教育改革家,最终蜕变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。这条长路,他走了91年。

庭前树木苍劲葱翠,绿了一个世纪。那棵法国松,是他留学法国时带回种子,亲手栽种,至今95年;住房里两间“五美小学”旧教室、大门旁现代化“五美中学”,留下他“破产读书”“毁家读书”的痕迹。

昔日五美学校成为今天的五美中学。

丹凤摄

百年教育,如春江水暖、风吹麦浪,潜移默化。教育之功,如今润化在五美人的气质里,润化在山光水色中,润化在长沙许多角落。那血脉般蜿蜒大地的特立路、参观者络绎不绝的特立公园,就是长沙人对徐老的永远缅怀。

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,重温徐老的“一件半”思想,现实意义非比寻常。辉煌70年,我们学习路上再出发,就是要放低自我,服务社会;就是要永远新鲜活泼,做忘记年龄的“坚强老战士”,不管历史车轮转得多快,“总是推着它前进”。

来源 学习强国

编辑 叶茂

515
相关阅读
template 'mobile_v5/common/wake'
最热评论
最新评论
来说两句吧...
已有0人参与,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
加载中。。。。
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