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…德安县政务 第921期………
CCTV-10
2019.5.18 12:41 播出
《中国影像方志》江西省 德安篇
德安篇 预告片
“鄱阳胜事闻难比,千里连连是稻畦。”
庐山脚下的德安县北靠长江、南临国内第一大淡水湖——鄱阳湖,境内多丘陵,水网密布。自古以来,这里人杰地灵,物阜民丰。
最初,这片土地被称为历陵县,据说为西汉年间所建。唐朝武德八年(公元625年),改称为蒲塘场。
义门陈氏的始祖因其丰饶迁居于此,繁衍出一个数千人口的庞大家族。公元927年,在陈氏家族栖居了500多年后,五代时期的吴王杨溥将蒲塘场升格为县,并命名为德安。既有德所绥安之意,也有以德定邦的愿望。
今天,德安人守护着秀美山川,依托鄱阳湖的支流博阳河开发旅游资源。这片孕育了天地灵气的千年小城,依然是人们眼中渔舟唱晚,稻禾飘香, 菜蔬丰饶的安乐家园。
古物默默 见证历史风华
德安县博物馆是国家重点县级博物馆之一,拥有馆藏文物5000多件,国家一级文物件39件。
其中,有这样一件文物尤为特殊,它是1988年德安县考古人员在一处宋代墓葬内发现的,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子,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。
小小的粽子是德安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有力见证。而德安出土的丝绸,当时被称为“罗”的纺织物,又揭示了当时手工业的发达。
此外,德安在古代天文学领域也有一番成就。
这张作为陪葬品的星宿图长2米,宽约60厘米,其银河两头和双方绘制着行云和57颗星斗,星宿用直线毗连,比例大小都较为精确。专家鉴定其绘制时间为北宋年间,并将其视为国宝级的存在。
宋元期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研讨的顶峰期间。而整个宋代,籍贯德安的官员多达百位,其中就有载入史册的夏竦、王韶等历史名臣,考古人员推测大概是他们将星宿图传入了家乡。
天下陈姓出义门
古代帝王为表彰尚义门族常赐予“义门”二字以彰其名。
德安县境内,有一个古老的村落,名叫义门陈村。
从唐开元十九年(公元731年),时任江州牧兼德安知县的陈旺举家迁徙至此地,到200年后的宋朝,这个家族创造了15代不分家、3900余人口、330余年聚族而居、和谐共处的家族奇迹。
陈氏家规处处体现出一个“公”字,在族群里,同锅共灶,财产公有。唯一的私有财产是1斤油,用于夜里点灯看书,不论男女,每个月都得用完。
唐朝末年,陈氏家族创办了培养陈氏子弟的私塾——东佳书院。经过几年经营,逐渐形成了功能完备的大书院,还设有学田,保证书院经费供给,开创了学田制的先河。书院还开放办学,招收外姓子弟,出现了“江南名士皆肄业于其家”的盛况。
东佳书院复原图
陈氏的治家方法曾受到皇帝的多次旌表,誉名华夏。
北宋嘉祐七年(公元1062年),宋仁宗以向全国宣扬义门孝义为由,下诏义门陈氏分家。
“一家繁衍成万户,万户皆为新义门”,义门陈氏分成了271庄,遍布天下,繁衍到今天,人数难以胜数,故有“天下陈姓出义门”的说法。
时至今日,义门陈村经常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陈氏家族后裔前来寻根祭祖。
西河大戏广流传
西河戏也被称为“弹腔大戏”,西河,是指赣江支流西河一带,大戏者,以曲牌或板腔之结构,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之风流雅韵也。
西河戏发源于德安县高塘乡汤家畈村,据汤家族谱记载,清道光年间,族人汤大乐先后在南昌和汉口学戏,之后载誉归乡,与其兄汤大荣一起,以西皮二簧为其基本曲调,兼以青阳高腔,渔歌、山歌及民间小调等,创办了在赣东北地区广为流传的西河大戏。汤家班之名,广播四方。
1940年,第三代班主汤昌禅在为国忧愤中病故,汤家班就此解散,艺人分散各乡,聊以卒岁。
2016年,德安县政府为了重振西河戏,请来了流散在外地的汤家班后人到德安指导村民们演出西河戏,这个流传上百年的民间艺术在70多年后,终于重现德安。
德安位于江南,其水乡泽国,景色优美;其水土肥沃,鱼丰米足;其民风淳朴,意态逍遥。以德为先、以安为乐。
用影像记录当下,以地方表达中国
昨天的变迁,今天的影像,明天的历史
中国影像方志
《德安篇》
播出时间:5月18日 12:41
………德安县政务 第921期………
来源:央视科教
编辑:陈 丽
审核:刘 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