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17年以来,随着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发展,德安县磨溪乡积极探索打造“党建+乡贤”模式,培育了乡贤志愿者协会。协会成立以来,充分凝聚乡贤的力量、发挥乡贤的作用,在脱贫攻坚、农村发展、乡风文明、基层治理等方面都作出了大量工作,取得了显著成绩,迸发了崭新活力。
以深厚乡情凝聚“乡贤”力量
磨溪村乡贤协会是磨溪乡成立的第一个村级乡贤协会,走进磨溪村党支部,墙上悬挂的乡贤协会公示牌及各项乡贤活动剪影格外引人注目。乡贤既有老干部、老教师、老党员及村委会成员,也不乏企业家和乡村致富带头人,都是在本地农村有声望、有能力、有影响力的贤达人士。他们能够响应组织的号召,自愿加入乡贤协会,源于对家乡发展的深切关心、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、对党委组织的深度信任。正是这三点,使得乡贤凝聚力量、合力共为,为磨溪乡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正能量。
磨溪村乡贤协会会长魏建忠认可道:“退休后人是轻松了,但是心闲不住,总想为我们家乡发展再加把柴、添把火。组织上提供了乡贤志愿者协会这个平台,让我们能聚集起来发挥自身余热,我们都深感振奋人心、意义重大!”
以“乡贤”力量引领乡风文明
“过去我们村民白天忙农活或者做工事,可傍晚之后就闲在家里,也没什么好的娱乐活动,”磨溪乡街道的熊婶欣喜地说,“自从今年集镇上的小游园建设完成之后,我们茶余饭后就多了个好去处,尤其是文化大舞台有时会组织戏剧表演,大家都喜欢看,可热闹哩!”
磨溪乡小游园的建设为该乡群众提供了一个集休闲、健身、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场所,乡贤志愿者协会借着小游园这股东风,筹措资金送戏下乡,请来德安县省级非遗项目南河戏等巡演走进磨溪,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好节目,送到了乡亲们的家门口。此举不但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、传播了文化惠民政策,更是以戏曲演绎的方式引领尊老爱幼、和睦邻里等风尚在磨溪乡蔚然成风。
以“乡贤”力量提升乡村治理
磨溪乡“党建+乡贤”模式坚持以强化党建引领为前提,拓宽了基层组织建设的广度与深度,破解了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干部事多人少、服务群众鞭长莫及的难题,使乡村治理有了多元融合的空间。
在去年的磨溪乡集镇改造项目当中,乡贤志愿者积极协调拆迁事项,帮助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,有效地维护了综治稳定。此外,磨溪村乡贤协会于春节期间探望了26户低保户及贫困家庭,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及棉被、棉衣等慰问品;今年8月,尖山村乡贤协会向4名考入大学的优秀学子发放了每人1000元的助学金,期望他们继续深耕知识,回馈家乡与社会;重阳期间,曙光村乡贤组织走访了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老党员33人次,对他们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都表示了关心与关怀。通过多方面的乡贤志愿活动开展,磨溪乡积极引导了乡贤在“三治融合”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,形成了“党建主位,乡贤补位”的良好治理态势。
以“乡贤”力量助力乡村发展
“乡村振兴离不开多方合作,也离不开人才队伍,”磨溪乡党委书记刘俊鑫说道,“乡贤队伍在其中能发挥正向作用。他们有着深切的故土情怀,且对村里情况熟悉,加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,能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更好更稳地发展。”
以实现“河畅水清、人水和谐”为目标,磨溪乡抓住水系连通项目机遇,努力建成“水美”磨溪,并从根本上解决了磨溪村的防洪问题,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,并且进一步实现了雨污分流、生态化整治等目标。项目建设过程中,乡贤志愿者主动协助解决矛盾问题;项目建成后,为表达对党和政府支持帮扶以及建设者们辛勤劳动的感激之情,乡贤协会提议在现场立一座石牛,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一致响应,今年7月26日,见证当地干群及工程建设者鱼水之情、彰显三牛精神的石牛,伫立在了水系连通项目段的河堤旁,给当地百姓留下了一份永久的念想。
“党建+乡贤”模式的成功探索,成为了磨溪乡基层党建的一块“金字招牌”,也是德安县提倡其他乡镇学习的样板。今后,磨溪乡还将继续挖掘新时代乡贤文化的新内涵,以党建为指引,发挥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。(磨溪乡 卢婷)
编辑:陈耀翔
审核:李 骊